北京時間今天凌晨2:00,美國宇航局(NASA)對外舉行新聞發布會,正式宣布在一個恒星周圍發現有8顆行星組成的行星系統。
這顆發現的新行星名為開普勒-90i。是科學家們把神經網絡應用于開普勒望遠鏡收集的數據中,首次發現了該系統的第八顆行星。
在所有的已知行星系統中,這一發現使開普勒-90系統的已知行星數量與太陽系不相上下。
(從這張軌道示意圖上可以清楚看到,開普勒90系統的范圍要小得多,幾乎就像迷你版的太陽系。)
開普勒-90系統比太陽系稍大、更熾熱、質量也更大,但其他許多方面均類似太陽系。開普勒-90i是該系統中最小的行星,很可能不適合生存。NASA表示,它的地表布滿巖石,表面溫度約426.7攝氏度。但它也提供了一個關鍵佐證,證明了以下理論:相較遠離恒星的行星,靠近恒星的行星一般更小,而且地表巖石更多。
它的公轉周期僅14天,而地球的公轉周期是365天。

開普勒-90系統可能存在更多行星,只不過還不為人知。開普勒望遠鏡只是在非常靠近恒星的區域搜尋周圍的行星。NASA表示,未搜尋的區域很可能存在更多的行星。
為了實現這些發現,在大約20萬顆星球的數據中,Google的AI技術僅篩查了670顆星就發現了兩顆全新的系外行星。這意味著,如果研究更多數據,實現更多發現的可能性極高。

浩瀚的宇宙賦予人類無限的遐想。以往,它的神秘都只存在與觸不可及的地方讓人著迷。
如今,科技的進步,為我們開啟更多的未知與創造更多的可能性。正如德利豐大
巖板,為生活空間創造的更多可能性,讓視界更寬廣。